正因如此,選品小組與選品機制的建立,也遵守著友善與永續的精神,讓這裡的商品與其他市場做出明顯區隔,「例如,蛋區所提供的蛋都來自放養式養殖廠,可以確保品質健康、口感有彈性,縱使販售方式不以『盒』為單位,而是『箱』,每天依舊吸引大批民眾搶購。」又或是餐餐必須食用的蔬菜或肉類,都可以在包裝上清楚看見產銷履歷,給予消費者絕對的安心。
不過,除了產地履歷清晰還不夠看,要成為具有影響力的指標性超市,就不能不提農會整合全台灣物產的能力,「來這邊你可以發現各地農特產品,我們也會定期舉辦小農市集,讓民眾既使身在都市,卻像是與各個產地零距離。」環繞全台農會物產專區,可以看到南投水里鄉的限定脆梅、來自太麻里的洛神花果醬、甚至是澎湖的蘆薈護膚產品⋯⋯,採購同時也彷彿上了一堂地理課,將全台灣產地熟悉一輪,心中更是讚嘆島國的物產豐饒。
若想挖寶挖得更徹底,不妨看看主題專區本月想呈現甚麼,因此呂宥宏引領我們走到超市中段,一個擁有各式產品的陳架前方,「近期我們想推廣米加工品,讓大家知道,米不只可以蒸煮成白飯,還能做成米捲餅乾、米花點心。」不侷限農產品固有的模樣,而是透過創意、設計、行銷,將農業包裝成時尚鮮明的印象,也養成消費者固定回流挖寶的習慣,讓探索農會如同環島般生動又有趣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