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每本小誌都是獨一無二的創作

Not Big Issue 小誌市集創辦人 邱璽民

12.172020

跟我們相約在一個加班的晚飯後,衣著輕便的邱璽民,步履輕快地走出來迎接我們。辦公室裡堆滿了工作需要的各種參考資料,稍微雜亂但又有點個性,十足的設計師風格。2013年他跟在擺攤時認識的「搖擺少女」,一起舉辦了第一屆小誌市集Not Big Issue後,邱璽民開始擁有了斜槓身份。白天,他有正職的辦公室生活,晚上,則成為他透過創作來尋找生命出口的時刻。

老舊的東西更有味道

小時候住在中和華江橋下,後來舉家搬到了土城,七、八年前定居板橋。來自台南的他,總戲稱自己是新北市的外來移民,後來娶了板橋老婆,這裡就名正言順成了第二故鄉。他告訴我們,雖然板橋在表面上變動不大,但骨子裡卻一直日新月異,有很多新東西冒出來,但同時也有很多舊東西被保留下來,這讓他感到驚喜。

他最愛去的地方是湳雅夜市,吃吃喝喝是一定要做的事。此外,位於夜市裡遠近馳名的二手書店「新興書店」,更是每次必造訪。邱璽民說:「因為那裡的書真的很便宜!我曾經在那邊看過一整套灌籃高手,才幾百塊。我稍微猶豫了一下,走過去回來就不見了,被買走了!不過,我還是常在那邊撿到很多很便宜的書。」可見這些舊事物,更吸引他。

除了書店,他還推薦了一些他平常去的在地店家。這些店家雖然沒有絢麗的裝潢或響亮的名氣,但卻是邱璽民平凡生活裡不可或缺的小確幸。「我常去好初早餐二店,主要是這幾年我開始吃素,那邊的素食很好吃。還有一間在江子翠的咖啡調進所,那裡的氣氛做得很好。而我太太則喜歡去新埔市場裡的四維咖啡。」邱璽民覺得板橋是很典型的移民城市,新的跟舊的建築與文化融合在一起,創造出一種亂中有序的氛圍,也是很吸引他的地方。

採訪時聊起璽民在板橋區喜歡的地點,他打開了google map跟我們分享他長期累積下來的熱點地圖清單。喜歡搜集地點的他,從板橋到台灣,從台灣的現在到過去,都採集下來放在自己的地圖裡。喜歡看書的他,也對歷史人文很愛。

動手做才更真實

因為喜歡漫畫,邱璽民從小就會自己畫漫畫,這或許,正是他未來想要自己動手做一本自己刊物的起點。大學的畢業製作,邱璽民就交出了一本刊物跟一張專輯,動手做自己的刊物,讓他有點興奮。畢業後,因為家庭因素,先到建築公司做了兩年監工。身體的勞累和心理的鬱悶,逐漸累積為他心裡創作的動能。他自己倒是很感謝這段期間的壓抑,讓他可以從基層勞工的眼中看見不一樣的世界。所以他開始創作,晚上趁大家下班回家後,自己在工地用影印機印製自己的作品,一張張製作成他的第一本實驗性極強的刊物《京都塑膠人》。

刊物做出來後卻沒有地方可賣,倒成了最大困境。台灣創意市集很多,但專門為刊物辦市集,卻一個也沒有。有次在牯嶺街擺攤,認識了「搖擺少女」,邱璽民回憶起那時候的對話:「他們就說,要不要來做一個只有刊物的市集,我就想說好啊!那就一起來做!」就這樣,邱璽民與「搖擺少女」便在2013年開始了第一屆小誌市集 Not Big Issue。

剛畢業時璽民在工地做了兩年監工,跟工人相處之下,他也創作出了《京都塑膠人》,用影印機創造的刊物,限量五十份。
邱璽民說獨立出版刊物的多元與實驗性特質,讓人們接觸到不同的價值觀與世界觀。他自己在選擇合適出攤的創作者時,也會仔細去看每個創作者的風格、理念,同時也會盡量讓風格多元,不要重複。也不希望有太過倚賴週邊商品販售的創作者,而是回到本質——小誌的出版。

把一期一會當作是對彼此的督促

獨立刊物原本是一個被視為小眾的議題,但反觀這幾年台灣環境的轉變,邱璽民覺得主流與非主流之間的界線開始模糊起來。「音樂也是,現在很多獨立樂團非常熱門,你好像很難界定這是大眾還是小眾了。」這種以往被認為是地下創作,或是在數位時代下被認為是夕陽產物的獨立紙本創作,如今透過小誌市集Not Big Issue,甚至更多的販售點與集會,也有了更多露面與交流的機會,也能看見不同的創作風格,也看到不同創作者的人生故事。

把每一次都當成最後一屆,所以在2017年與2018年,小誌市集Not Big Issue停下腳步整整兩年。邱璽民認為「它不是每年必要發生的事情」,就算沒有市集,每個人都還是能持續創作。後來,讓他重啟想要再辦活動的契機,是在某個創意市集上看到許多老朋友。這些人還在努力創作啊!如果大家能夠每年聚一聚該有多好!如果能夠把每年一次的這種市集,當成與這些老朋友們一期一會的聚會,彼此督促著彼此往下一個目標前進,那該有多好!所以,在2019年,小誌團隊決定找到一個更好的場地,然後開始繼續前進。

問邱璽民,這些年來看了那麼多獨立刊物,有沒有哪一件印象最深刻?他想了想,馬上從腦海裡挖出《Topology in Bed 床上踏撲學》(倪其才作,nos:books出版)這本有趣的刊物。那是一本談論摺棉被的刊物,裡頭的棉被都摺成奇形怪狀,猶如立體雕塑。作者倪其才的女兒倪和孜小時候常看到房間棉被摺出這些造型,後來她問了爸爸才知道,那是以前年輕時和朋友誤住到色情旅店時,房裡就把棉摺摺成充滿性暗示的樣子。之後這就成為他父母之間的閨房密趣。於是她請老爸重新製作一次,並拍照記錄下來。他形容:「像這種跟生活有關的東西,就會讓人覺得很有趣。何況,他的背後又是有意義存在,就會很厲害!」 多年來接觸過很多出版品,邱璽民說一本小誌吸引人,並非只看風格或是生猛排版,而是在當中有故事有觀點,有獨特的意義與表現,才真正能打動人。時代更迭,市集的參與者也漸漸有新血滲透,他說在當中看到新的觀念,也看到視覺風潮的循環(例如高彩度設計風格又再次流行起來)。小誌不僅點燃了創意人的創作動能,也讓人閱讀到許多意外的收穫。自身亦為設計工作者的邱璽民就說,接觸小誌常常讓他反思以前學校教授的平面設計原則,「但凡事或許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,因為設計也是可以突破框架的。」他說。

最後問他近期還自己做小誌嗎?談到歷史文化眼神就發亮的邱璽民說,台灣歷史裡的古今人文記載將成為他繼續說故事的靈感來源。

第二屆小誌市集Not Big Issue的側寫紀錄。市集能讓創作者與讀者近距交流,同時也能在當中認識各種價值觀,或是世界議題的探討,也能吸收到不少創意養分。(圖片提供/Not Big Issue)
今年的小誌市集位於濕地舉行,所有創作者一起完成的小誌創作接力,創意能量爆篷,非常精彩。(圖片提供/Not Big Issue)
熱愛研究歷史的邱璽民,近期的創作《紅毛上岸》則是探討荷蘭人登台時期的各種文化與習俗。接下來他也希望再探討台灣歷史的不同時期。(圖片提供/Not Big Issue)
《紅毛上岸》其中一頁。(圖片提供/Not Big Issue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