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吸取土地的養分、長出有機的樣貌

「書店」

12.172020

二手書店有種獨特的氛圍,處在堆疊的書籍之間可以安定人心,翻閱稍有摺痕的頁面時讓人心跳加速,在紙本構築出來的萬千世界中,任憑思緒盡情開展。而位於板橋浮洲的「書店」,正是一處可以讓思緒盡情開展的老屋空間,它倚在藝術能量豐沛的台灣藝術大學旁,吸取這片土地的智慧,漸漸地,形塑出屬於自己的樣貌,帶領每一位尋書人,都能在此找到名為靈感的樂土。

意外,讓這裡長成一間不一樣的書店

走進浮州的書店,給人一種時光停緩的感受。或許是二手書帶來的氣息,讓這裡感覺沈靜,且能寬心認識新知識。
一樓的後方有內用區,提供咖啡飲品與點心,身心在閱讀時都能舒適愜意。

賦予「書店」生命力的老闆程恩澤笑著說,其實現在的狀態並非原本設想的樣子,但人生總是會帶領著我們,轉往一個更合適的位置。從中國工作回來台灣後,程恩澤發現家裡藏書實在太多了,於是想著先從網路拍賣試試,沒想到反應跟需求量都相當熱烈,便開始轉往收購各地的二手書,接著,放書的倉庫從1間變成4間,某天念頭一轉:「不如改成實體書店好了,就算做不起來還是可以當倉庫。」

於是,程恩澤帶著隨遇而安的心情將「書店」實體化,尤其為了符合空間氛圍,桌椅幾乎使用老物件來陳設,並搭配珍藏的黑膠唱片,更加厚實了此處的人文氣息。再將「書店」的一、二樓拆解分析,樓下結合咖啡與展覽空間,與周邊環境能夠有強烈的互動;樓上空間則是與書本零距離,書櫃位置更是倚著老屋原有的走廊訂製,並巧妙在其中安插桌椅,很適合安靜創作、找尋靈感。

有著歲月感的黑膠唱片貼滿牆面像是種展覽,帶大家回到過去認識當時的藝文與美學。
各種復古的陳列讓人有掉進時光隧道的感覺。

打破分類法則的有機閱讀

書店的書籍琳瑯滿目,不以傳統的分類方式,讓每個人都可能有驚喜的邂逅。

「書店」的書籍陳列方式也相當有意思,架上的書本都以網路倉庫代號做排列,因此不像一般商業書店會將類別細分,「很有可能你正在找設計類的書籍,旁邊卻放了一本《大藏經》。」程恩澤認為這種打破找書習慣的方式,有助於突破閱讀的思維,更能藉此增加人生經驗、觸發靈感。他更同步分享自己的閱獨特性,「毫無章法就是我的閱讀特色。」程恩澤指出,書本會不斷帶領你往下閱讀,可能會因為某段文字、某個詞彙,便自動觸發心中的搜索機制,如同無底洞般擴散到各個領域,「而當我一抵達『書店』這個空間,也覺得有無限延伸的可能,到目前為止,也順其自然長出它獨有的模樣。」

本來想開兒童書店的程恩澤,如今很欣慰書店現在的模樣。不只是輸,這裡的人、想法與對在地的感情,都在醞釀,都在流動。

與浮州深度連結,成為醞釀文化與創意能量的基地

程恩澤在浮州生活多年,結束中國的工作歸來後又再度回到浮州開店,他也希望在這裡能夠讓大家認識浮州的美與文化,展現書店的社會價值。不定時會有附近區域的導覽,也是書店的特色。
特別為了閱讀而產出的各種活動講座企劃,讓不同的愛書人、創意人,都能有來到書店與人與書交流的機會。

提到創作與靈感,就不能不提台藝大對「書店」的影響。由於來往店裡的顧客多為學生或教授,周邊也不乏許多畫室,因此在這裡所觸發的藝術能量也就越滾越大,不過程恩澤打趣著說,「雖然我住在浮洲很多年,卻從未好好了解台藝大,起初還想在這裡開兒童書店,現在想想,這一切就像是美麗的誤會。」而這個「美麗的誤會」也漸漸凝結成穩定的能量,正以輻射狀的樣態往浮洲、板橋擴散出去。程恩澤反思著自己所處的這塊土地,在過去都曾與某個歷史片段緊密相連,包括日治時期就命運多變的浮洲車站,國民政府遷台後所設置的眷村、台北紙廠、榮工處、華僑學校⋯⋯等,「因為我存在的土地是浮洲,於是開始著手各種歷史考察,但文化是一種延續性的事情,因此會希望能再多做些什麼事,進而影響浮洲的未來。」

豐富的藝文活動文宣擺滿在門口,大家總覺得板橋很繁忙、很商業,真是誤會大了。

因此,現在的「書店」不只是一間書店,而是以這個空間為核心,進行藝術策展、浮洲歷史與生態的導覽,渴望改變當地人「只想短暫停留浮洲」的念頭,程恩澤提到,「實體書店需要有它的社會價值,也要能提升浮洲人對當地的認同,如果只是一個單純的閱讀空間,那麼很快會被取代。」因此,讓台藝大的藝術能量,以及當地的歷史底蘊,能夠成為澆灌城市的甘霖,程恩澤期盼著未來的浮洲,一定會再長出旺盛、有機並且充滿生命力的美學森林。

書店門口有著許多茂密的植物,下次造訪浮州別忘了走進這座美學森林探索一下。

書店

地址:220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一段29巷81號

電話:(02)2967-1203

營業時間:11:30~20:00

資訊:官網Facebook

 

採訪・文字—黃映嘉
攝影—鄭弘敬 teikoukei